国资LP探索容错机制:一级市场迎来重大变化

金融
0 21

今年的创投圈不再只关注“独角兽”和巨额回报传奇,而更多地关注“回购”纠纷。国资LP提出不再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引发市场关注,意味着容错机制探索迈出了重要一步,给整个创新创业氛围带来积极信号。

国资LP在人民币为主导的股权投资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过去5年间共投资约2万家企业,使一级市场全面进入国资时代。这一转变受到VC/PE的积极反馈,认为对包容失误的开放态度是积极且重要的。

国资LP以往对风控与合规问题相当重视,使得“不能产生亏损”成为行业内默认的考核红线。这种压力传导至被投企业,导致一些创业者与VC/PE签署回购权条款,在退出渠道遇阻的情况下,有的选择将创始人推上法庭。

国资LP的容错机制探索被视为大趋势,未来提高容错率是大势所趋。然而,对于LP本身和GP来说,评估这些诉求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也很重要,以避免后期形成阻滞。

随着LP要求的变化,GP的角色也在调整,甚至发生一些“异化”。国资LP已经意识到VC/PE的强项还是对优质项目的挖掘,进行一系列积极调整,如提高子基金出资比例、拓宽返投认定标准和探索容错机制等。

马云飞指出国资LP与一般财务投资者之间存在天然隔阂,因此引导基金开始进行一系列积极调整,如在提高子基金出资比例、拓宽返投认定标准、探索容错机制等方面做出改变。政府引导基金正在建立机制,希望将市场化基金和政策性基金在容错考核、决策机制方面彻底区分开来。

汪澍认为,创投行业中财政资金和国有资本的比重越来越高,但传统的国有资本产权保护理念和监督机制与VC/PE市场的固有风险和发展特点不相适应。一个完善的评估体系和清晰的判定标准成为不少人士寄予厚望。站在市场化GP的视角,马云飞表示容错机制首要任务是界定“可以接受的错误”,并提倡建立一个更加完善和系统的评估体系,通过透明化的流程,GP和LP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共同推动投资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0 收藏 分享 举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