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Edmund Phelps:经济活力的核心就是渴望创新

金融
0 301

在第九届“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Edmund PHELPS表示,经济活力的核心是渴望创新。他指出,创新并不仅来自科学家和探险家的发现,而是普通人突发奇想的成果。他认为,当人们展现出更强的商业创造力和想象力时,经济活力和生产力也会增强,并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

菲尔普斯认为,要激发和促进创新,需要一个能够接受创新的社会氛围,并容忍创新可能带来的破坏。他指出,中国拥有广阔的创新基础,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障碍,如融资困难、内部等级森严、支持新方法或产品开发的不确定性等。然而,他相信中国在创新方面取得的努力将会取得成果。

菲尔普斯还回顾了自己的研究历程,包括在60年代早期为凯恩斯和希克斯的宏观经济学建立微观基础,以及后来关于创新和活力的研究。他认为创新来源于普通人的想法,并非仅来自科学家和探险家。他指出,许多国家在19世纪末涌现了大量新产品和新方法,这些创新主要来自经济商业部门的普通人。

菲尔普斯的研究为经济学领域提供了新的理论元素,并强调了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鼓励中国继续加强创新努力,并相信中国在创新方面将会取得成果。

本土创新是指在各个行业中,工人、经理或其他雇员构思新的想法,以期通过更好的方式生产某种东西或生产出更好的东西。经济活力是指人们在工作中展现商业上可行的创造力或想象力的程度,这对于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愿望至关重要。活力的增强可以带来生产力的快速增长,推动国家实现更高水平和更陡峭的增长曲线。而高活力的核心在于渴望创新,并且忽视可能存在的障碍,或者这些障碍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创新。

中国拥有巨大的创新潜力,但也面临一些困难。首先,创新者难以从银行系统获得融资,这是一个障碍。其次,中国公司等级森严,员工难以表达他们的想法。企业所有者在支持新方法或新产品的开发方面也面临不确定性。政府是否会批准企业进行未知的创新也是一个问题。另外,中国人口老龄化也可能对创新和增长能力产生影响,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老龄化问题不应令人担忧。

在中国,有很多人在正式退休后继续工作并想要继续工作。中国已经在进行许多高科技创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将会看到中国在创新上的成果。然而,要实现高活力,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激励创新,还需要一种能够接受创新的社会和政治氛围,能够容忍创新可能造成的破坏。

0 收藏 分享 举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