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就医潮涌:共促大湾区医疗互联互通

金融
0 86

大湾区医疗互联互通成效显著,跨境就医潮涌。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安排跨境医疗福利“过河”,港人北上就医升温。港大深圳医院成为不少港人北上就医的首选,价格便宜、治疗效率高是主要吸引因素。

近年来,大湾区医疗互联互通成效明显,但由于三地医疗资源禀赋和制度传统存在差异,跨境医疗融合的“软联通”仍需时日。香港特区政府推出长者医疗券计划和“支援粤港澳大湾区医院管理局病人先导计划”,使得跨境就医大幅增加。预计在今年内推出首个在大湾区内策略性采购医疗服务的项目。

港澳药械北上对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资源互通互联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20年9月,《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提出“港澳药械通”的政策,允许内地指定医疗机构使用港澳上市的药物和医疗器械。2021年,“港澳药械通”正式落地并在首批5家内地指定医疗机构得到实施,为临床急需患者提供了一条“绿色通道”,让内地患者能够同步使用国际新药和最新治疗方案,进一步推动了粤港澳医疗资源的互通互联。截至2023年8月底,广东省共获得批准临床急需进口药品26种、临床急需进口医疗器械17种,覆盖19家指定医疗机构,惠及患者2501人次。

同时,粤港澳三地的医保政策、支付结算制度、经办服务存在差异。广东省医疗保障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香港实行全民医保,分为公营和私营两部分;澳门则提供免费初级医疗服务,并为特定群体提供免费专科医疗服务。这些差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如2023年广东省的人均GDP约为10.7万元,而香港和澳门则分别为35万元和48万元。

由于居民在当地的医保福利难以跨境携带,商业保险成为了填补缺口的保障者。例如,在大湾区医疗集团合作中,友邦香港通过与周大福企业战略投资的合作,提供保健服务,包括入院安排、持续性治疗、慢性病管理等。香港保险公司还与港大深圳医院国际医疗中心、罗湖医疗集团下属医院等对接,开通商业保险直付服务,简化港人就医的报销手续。

综上所述,港澳药械通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资源的互通互联,但三地医保差异依然存在。商业保险在跨境医疗融合中发挥重要作用,填补了医保福利的跨境携带缺口。

大湾区跨境医疗保险市场快速发展,多家保险公司推出了价格亲民的产品,实现医疗保障范围和增值服务上的跨境打通。这些产品包括港澳指定医院的境外就医服务、重疾二次诊疗意见等服务。同时,“港澳药械通”引入的药械也被纳入城市惠民保中,进入更大的使用范围。然而,目前跨境医疗保险面临三大困难:医疗信息互通存在障碍、跨境理赔难度大、跨境健康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扩大。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三地医疗规则衔接、推动跨境医疗信息共享,建立统一的健康服务标准体系以及打造大湾区统一的医疗支付结算体系。业界和学界呼吁加强大湾区医疗融合,鼓励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平台,并提出政策应给予更多鼓励,让粤港澳互动起来。

0 收藏 分享 举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