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协议》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金融
0 1203

    1985年9月,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五个工业发达国家在纽约签署了《广场协议》,这份协议被视为当时世界货币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促使日圆大幅升值,以降低美日贸易逆差。这份协议的签署,既是对日本经济崛起的回应,也是为了防止日本挑战美国的地位和影响力。

 

《广场协议》的前因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日本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成功成为仅次于“头雁”的“侧雁”。大量的日本产品打进美国市场,对美国本土厂商形成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在纺织品、钢铁、彩电、数控机床、汽车、半导体等领域。美国对日贸易逆差逐年攀升,“侧雁”伤及了“头雁”的经济利益,到了“头雁”难以容忍的程度。1985年,美国总统里根发表了“普拉托姆报告”,指责日本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不公平地打压美国商品在日本市场上的销售。同时,美国也对日本进行了压力之下的贸易谈判,要求日本开放市场,减少贸易逆差。这时,日本央行开始大规模干预汇市,通过购买美元来阻止日圆升值。然而,这种干预并没有取得成功,反而使得外汇储备大量增加,导致日本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等问题。 


《广场协议》的後果

     1985年9月22日,五国代表在纽约的广场酒店达成了一项协议,将日圆大幅升值20%以上,以降低美日贸易逆差。随着日圆升值,美国对日本商品的进口相应减少,扩大了美国对日本的出口,从而缓解了贸易逆差的问题。然而,《广场协议》对于日本经济的影响是深远而严重的。为了抵消出口下降对经济的冲击,日本央行从1986年到1987年五次降息,并于其后两年一直将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这一期间日本长期宽松的货币环境,引发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资产泡沫。1989年,日本的人口约为美国的一半,但是日本的房地产市值已是美国的四倍。日本本土面积占全球土地面积不到3%,但是日本的土地价值已占到全球地价的50%。1989年底,日经225指数达到了38916点的高峰,至今30多年后的今天仍没有回到当年的高点(目前约为30000点),市盈率约为80,同期美国股市的市盈率约为15。当年东京证交所的股票市值,占全世界股票市场的总市值达到42%。1990年代初,日本经济开始走向衰退。虽然日本央行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措施,包括降息、增加政府开支和实施货币政策等,但是这些措施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相反地,这些措施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问题。到了1992年,日本经济开始陷入长期的停滞。

 

《广场协议》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1. 汇率政策的合理性

     《广场协议》的实施说明了汇率政策对于国家经济的影响具有重要性。中国作为一个出口大国,必须关注人民币汇率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持汇率的稳定,避免出现类似的贸易摩擦和经济危机。 

2. 经济结构的调整

     日本资产泡沫的破裂表明,单一产业的过度发展会带来风险。中国应当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将重心从传统制造业转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3. 长期稳定的货币政策

     日本资产泡沫的破裂也说明了货币政策的长期稳定性对于经济的重要性。中国央行应当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出现经济大起大落的情况。 

4. 风险控制和监管

     日本资产泡沫破裂也说明了风险控制和监管的重要性。中国应当加强对于金融市场的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同时加强对于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和监控,规范金融市场的秩序,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0 收藏 分享 举报
  • «
  • »